为什么熊猫钟爱竹子竹子营养很高吗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如果食肉动物会说话,它们一定会聚在一起商量,将大熊猫开除“食肉动物籍”,因为它明明拥有食肉动物的特征,却偏偏喜欢啃竹子,丢尽食肉动物的脸。

但是大熊猫也会觉得自己冤枉,它会反驳道:你以为我不想吃肉吗?我是没办法才啃竹子的呀!

大熊猫的演化

大约在800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就已经出现了,从外表上看,始熊猫就像是一个较大的狐狸,在当时以杂食为生,并且花色并不是现如今的黑白分明,而是全身灰不溜秋,看起来没有如今大熊猫这么憨态可掬。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它们生活的地方还存在着许多大型掠食者,比如:剑齿虎、独角犀等,在它们眼皮底下生存,当然要依靠伪装色来保护自己,它们甚至还以腐肉为生,一点也没有其他食肉动物那么霸气的样子。

就这样,始熊猫逐渐演化,并演化成了小种大熊猫,在小种大熊猫生活的年代,它们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这是因为在当时处于第四纪大冰期,冰山不断向南推移,使得许多动物丧失了原本的栖息地,幸运的是秦岭一带有许多山脉能够阻拦寒冷地区的冷空气,使得这里成为了第四纪大冰期时生物避难所,大量动物都从各处迁徙到了这里避难。

由于许多动物迁徙到了这里,使得这里的生态竞争更加恶劣,食草动物们抢夺最有利的位置吃鲜嫩多汁的植物;食肉动物则占据各个生态位捕猎,大熊猫为了不与其他生物发生食物竞争,选择了以竹子为食。当然,在这一时期它们品尝鲜味的基因也丢失,也就是尝不出肉类的味道,使它们能够更加专注地以竹子为食。

没想到,这种转化在关键时刻救了它们一命。首先是竹子没有营养,而且富含大量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即使是食草动物都不愿意以此为食,所以没有物种能够与它们争夺食物。

再者,竹子生长旺盛,每年都能够萌发大量的竹子,满足它们对食物的需求。

另外,由于没有食草动物取食竹子,所以竹林中很少有其他食草动物,相应的食肉动物也较少,这使得大熊猫能够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进食。

就这样大熊猫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生态位,此时的它们体型也变得更为硕大,凭借着较大的体型,再加上它们尖锐的牙齿和爪子,即使是食肉动物也不敢对它们下手,因此大熊猫才得以被保留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了如今的大熊猫。

大熊猫并不适应以竹子为食

尽管大熊猫凭借着吃竹子这一习性,躲过了第四纪大冰期那场灭绝危机,但实际上它们的肠胃并不适宜消化竹子。

我们知道,竹子中有许多纤维素,这些纤维素很难被胃部消化,甚至是食草动物都无法消化,但是食草动物胃部胃酸较低,微生物能够在胃部生存,而这些微生物能够将这些纤维素消化成易于被食草动物消化的脂类分子。

大熊猫体内缺乏这种微生物,所以它们对竹子的利用率并不高,如果你仔细观看大熊猫的粪便你会发现,它们进食多少食物,就会拉出多少粪便,而且粪便里仍旧能够看到竹子的叶子和竹竿结构。

另外,大熊猫的肠道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肠道,它们的肠道较短,这也意味着食物进入消化道之后很快就会被排泄出来,无法得到充分地吸收。而真正的食草动物肠道非常长,这意味着食物能够在消化道停留更长时间,能够榨干食物中的每一分营养。

正是因为大熊猫无法从竹子中获取足够的营养,所以大熊猫才需要节约能量,它们会尽量减少自己的能量消耗,比如:行动时慢吞吞地,保持长时间睡眠。

当然,为了摄取足够的营养,大熊猫需要每天长达1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进食。在动物园中饲养的大熊猫,为了保障它们的营养,饲养员们也会为它们添加高营养的奶粉、肉类食物等。

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则会通过捕食“中暑”的竹鼠,昆虫等偶尔改良一下伙食,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仍然以各种竹子为食。

总结

尽管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它们的身体结构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由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食物不匹配,所以它们对植物的利用率非常低,但幸运的是,它们的食物分布足够广泛,而且很容易复苏,使得它们不用远距离迁徙就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再加上它们的体型较大,能够威慑其他食肉动物,使得它们不用花费能量用来奔跑。

正是凭借着这项本领,才使得它们没有灭绝,更加幸运的是它们又遇到了人类,人类喜欢它们憨态可掬的外表,被它们铁憨憨的表情所俘获,不仅为它们建立保护区,还将它们照顾地非常好,所以大熊猫暂时没有灭绝的危险。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