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来告诉大家养鱼时用的水,通常是经过水厂处理的自来水,但这类水直接用在养鱼上是不安全的,它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次处理后才能使用。首先,我会介绍一下自来水中对鱼有害的一些主要成分以及去除方法。
氯气:如果急需可以加入每100公斤水中的0.63克大苏打(硫代酸钠),静置2到3天或者曝晒一天。
氯胺:虽然这个成分很少被提及,但它也是养好鱼非常关键的问题之一。在某些地区,水质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如果在这些地方的自来水中直接加入氯气,就可能与这些有机物结合形成一些致癌物质,对鱼造成危害。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很多时候会同时加入氯气和氨气,这两种化学品结合后形成了新的物质——氯胺,而这种新材料不与剩余在自来水中的有机物结合,所以当除去了氯气后,还需要注意去除剩余的氨。这就要求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可以通过生物过滤等方式去除(对于刚换购新缸的人来说,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生物过滤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下,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程度的死亡问题就会出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用沸石片去掉存在于新缸中的亚硝酸盐)。
PH值:PH值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如何安全调整PH值呢?要增加PH值可以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而要降低则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钠。此外,每天调节PH值不应该超过0.5,因为对于小型宠物来说,即使是一点点变化也相当于其所处环境里pH指标的大幅波动。
适宜数量的小型宠物: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适量的小型宠物和保持清洁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是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紧密联系!越多的小动物排出的废弃越多,也意味着污染、疾病、死亡更容易发生……基本原则是在10升空间内最多只放置长度总计不超过5.5厘米的小型宠物,并且要考虑体长标准从鼻尖到身体末端包括尾巴长度计算。
氮循环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只要将小动物放入其中,他们都会排出带毒废弃进入生态环境,如含有的甲烷、亚硝化合物等,那么这些建筑化合体就必须转变成为无毒或几乎无毒形式。而这一切都依赖那些微生物群落建立起来以便逐渐消耗掉这些有害产生成分并最终把它们转化为完全无害或几乎无害形式。但这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周甚至更久才完成,而在这个期间,小动物们往往遭受严重伤害。在此之后,一系列复杂而微妙地步骤开始展开,其中包括从亚硝化合体进一步转变成硝化合体,以及最后通过定期替换生态系统里的活泼液部分以减轻所有沉积累积之效应,使得整个人工池能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