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养江团怎样获高产

近来不少读者来电反映,江团静水养殖不好把握,要获得高产更是非常不容易,为此记者采访了眉山市水产渔业协会理事长陈水清,把他几年来的经验总结如下,供江团静水养殖户参考。 1-6亩大、1.3-1.8米深塘最宜养 池塘养殖江团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稳定等特点。这种生产形式既要求鱼种快速生长成为食用鱼,又要求单位面积产量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实现成鱼精养高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好稳产高产的鱼池,为江团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一是水源和水质江团成鱼池塘必须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光照充足、水源的水质良好、不含对鱼类有害的物质,池塘高密度精养常常使水溶氧量偏低、水质容易恶化引起池鱼较严重的浮头,如不及时加水,开增氧设备会造成死鱼现象。鱼达到一定的产量必须每晚开动增氧设备,但这对改良水质有局限性,还需经常加注新水、药物改善池塘水质。 二是面积、水深和底质江团成鱼池塘的面积要求严格,常规的鱼池,池底应无淤泥,养殖面积不低于1亩,因为池塘太小水质容易恶化,水体稳定性缓冲性较差,不利于江团生长,如果面积都在10亩以上将会产生摄食不均现象,最终出现规格大小不一致、死亡率高,对于江团生长精养不利。根据实践经验,面积以1-6亩最适合江团养殖。 三是池塘水深池塘水较深,可增加鱼种放养量,一般每亩放养规格80-100克的鱼1700-1800尾,以提高鱼单产。但水过深则下层水中光照度弱,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量少,底层中有机物质进行有害气分解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不利于鱼类生长并使池塘生产力降低,因此池水过深毫无实际意义。 实践证明,江团池塘水深以1.3-1.8米较为适宜,池塘底质以黑色土壤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土壤具有粘度和透气性适中、保水能力较强、有机物质分解较好等优点。 四是池形和环境池塘形状应规则整齐,以东西向的长形(长、宽比为3:2)为好以利操作与管理,这种排列的池塘可相对延长日照时间,既能提高池水温度,又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增加水中溶氧量,但对广大养殖户,如池形不太整齐的池塘并不成为养殖江团的限制因素,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遮挡阳光和风力,堤埂应坚固、不漏水,埂面要宽。 五是池塘的清整清整池塘是改善江团生活环境的重要工作,清塘、清整日期应与鱼种放养日期配合好,通常提前20天左右为宜。 鱼种提早放养,混养要合理 放养鱼种应选择体质健壮规格大,体型正常、体表不充血、背部肌肉厚、尾柄粗、短、色泽鲜艳,游动活泼的鱼种。鱼种入池以前应用芗浸洗消毒。放养大规格鱼种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鱼种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在合理放养密度下,与预定时间内能够达到符合要求的商品鱼规格,才能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放养鱼种就应提早进行,以延长江团生长期,通常在春节前后放养,具体时间依照当地气候而定,最晚也应在开食前或水温10度左右时放养完毕,因水温低、鱼的活动能力弱,拉网放养过程中不容易受伤,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放养须选择晴天进行,以免鱼种冻伤。 混养主要是利用各种鱼类不同的栖息习性和不同的食性,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多品种食用商品鱼的产量。池塘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混养不宜搭养鲤、草鱼,以免发生争食,应主要搭配胭脂鱼、花白鲢。 应喂高质量专用饲料 江团属摄食精料性鱼类,投高蛋白配合饲料,才能保证江团加速、加快生长。 一是投饵量在养殖生产中,为了确保饵料及时供应合理安排,作合理投饵计划是必要的,投喂量主要是根据放养量、鱼体增重计划(增重倍数)和饲料系数来确定。 二是投喂方法可概括为“四看”和“四定”,“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 平时管理要细致 各种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只有通过池塘的日常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增产效能。要做好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精、细、致。投喂管理必须做到匀、好、足。匀,就是根据鱼的需要量每天均匀投喂,不要时多时少、时有时无,这样才有利于鱼病预防和江团正常生长,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好,就是投喂配合饲料一般都可满足

[1][2]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