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鸽能做种鸽吗

─——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种非常规的概念,所论虽大逆不道,却足以令人深思 ...... 一、杂交鸽到底有多大使用价值 在人们的概念中,杂交鸽由于遗传不稳 定,不宜用其育种,多用于竞赛,而且杂 × 杂交还是一种退化,参赛获胜的机率很小。 但笔者所知的一些例证,结果却并不全是那么回事。 例1、 98 年武汉公棚赛综合第 5 名、首届“稳拿金鸽大奖赛”单鸽总冠军,是郑州赛鸽俱乐部主任周文王的 98-16- 016567# 赛鸽,该鸽育出过程和血统是这样的: 上海放哈密 74 名之子配哈密 127 名 ( 全国品评冠军 )× 台鸽之女,孙代取一雄再配一荷兰雌,出得 016567# 参赛获奖鸽。其上三代亲鸽全无任何血缘关系,典型的杂 × 杂交配合,公棚比赛却也照样获高位奖。如果你认为“偶然”的一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下面还有更多的实例。 例2、郑州鸽会后起之秀“精锐鸽舍”陈雷, 98 年参加郑州市、赛鸽俱乐部、郑州分局鸽会等组织的大、小 300 - 500 公里比赛约计 9 次之多,共获得 3 个冠军、 5 个亚军、 2 个季军和 4 - 10 名内 15 个高位名次,其所有参赛获奖鸽全部是杂交鸽(请参阅‘赛鸽天地’第 18 期彩色插页的血统说明),同时陈本人也不认为这些获奖鸽的上代是纯种鸽。以全部多品系的杂交鸽互配也能赢得如此骄人战果,我们对杂 × 杂交的鄙夷态度是不是得改变一些? 其实,杂交的概念被血统论者过于贬低了,事物都有其正反的两面,不论是纯种鸽还是杂交鸽,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信鸽比赛的是距离和速度,决定胜负的关键首先是配对,再好的纯种鸽,配合不当未必就能胜得了配合适当的杂交鸽,相信这个道理谁都认可。从配对角度分析上述杂交鸽获得成功的原因,就能较为清楚地说明杂交鸽不但能做为赛鸽,还有一定能力或潜力成为种鸽。 二、 放翔能力上的强 × 强配合 信鸽的配对有强 × 强配合及差异配合。通常所说的强 × 强配合是指将同一级别的优秀雄雌种鸽相配,以达到强化和获得稳定性极高的优秀子代鸽的目的,常用的同一级别鸽赛绩配也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就纯种鸽来讲,每一个好血统都有一个最适合的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赛距范围,纯种鸽之所以能致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优异放翔特性具有高度地纯合性和遗传稳定性,这是强 × 强配合所带来的优势。但若配合双方的放翔能力有明显地差别时,即使品系相同,也因最初遗传结合的是杂合放翔能力,形不成强 × 强结合的放翔优势,就会演化成事实上的同品系间的杂交配合。主观认为一个品系鸽子的放翔能力绝对是相同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所谓纯系只是相对的,现实中因种种原因,形成纯系不纯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因此,从纯合强势放翔能力求得强 × 强配合这一目标出发,不同品系间的相同放翔能力鸽的有益配合,不再称谓杂合,而变成了事实上的一个品系,也不能保证任一纯系的雄雌鸽相配就能绝对育出较多地好鸽子来,否则他们不会采取这种用时间和运气换效益的做法。如此说来,既然用纯系鸽也得花些时间才能“碰运气”式地育出好赛鸽来,杂交鸽为什么不能做为种鸽用呢?反正最终总是要以后代的赛绩来进行验证和选择的呀。 再举一些例子。从公棚赛上拍回一羽优秀的获奖鸽做种鸽,另配一羽绝大多数不同品系或说不上品系的来源鸽出雏,次年上公棚参赛就获奖的屡见不鲜,而且几乎成了一种不变的真理和最捷径的作育方式。如有兴趣收集一下这些获奖父母鸽的血统,恐怕没有几羽是纯系鸽,还是杂 × 杂交的多。 综上所述,一羽好种鸽的做种依据最重要的不是血统是否纯净,而是放翔能力、遗传力、亲合力的强弱。因此,以纯合强势放翔能力为目的地杂交配合,只要方法得当,筛选准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强势放翔特性的逐代退化,同样有机会从后代中获得优秀的个体,所以,杂交鸽也能做为种鸽。 四、杂交鸽放翔能力的纯合方法 信鸽放翔能力的差别是由人为因素育成的,还因赛事距离的相对定位而分别形成了现在的适合飞短、中、长、远和超远程等不同能力的专长鸽,以及适飞恶劣天气或特殊地形的特长鸽。一般来讲,全部适应上述赛程的全能型赛鸽是极少的,大都存在只适应一至二项赛程的能力,超越其适应赛程能力极限时,会出现明显迟归或丢失的现象,这主要是鸽子定向能力和体力原因所造成的。为改变信鸽这种“专项特性”的缺陷,通常以长 × 短配合、优势互补的方法进行改良。但实

[1][2][3]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