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技巧:掌握饥饱识别与避免过度
在鱼类养殖中,食物的供应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和健康。如果不能恰当地提供足够的食物或导致长期饥饿,会导致鱼体消瘦、抵抗力下降,最终可能造成生长停滞甚至死亡。据研究显示,一旦鲤鱼进入严重饥饿状态,它们在12天内体重可减少17.2%,38天后甚至丧失了进食能力,最终走向死亡。同事们曾经分得几斤鲫鱼后,将其放入抽水马桶水箱,但仅22天后,只剩下一副骨架。而我曾负责一个渔场设计施工,在竣工后,施工队将45公斤鲫鱼种入200多平方米的小池塘,但未投喂一年底时,只捕获到了30多公斤且规格几乎没有变化,这明显展示了因缺乏食物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要正确识别饥饿与满足,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吃食时间:正常情况下,三小时内完全吃光就表明投喂量适宜;若两小时即已吃完,则意味着需增加供给;延至四小时仍未完毕且群体离开则表明有余裕,可以减少次日投喂。
观察生物增长:观察每周初末及旬初末对比增长情况,如果持续增大则需增加供给;反之若不变或减少,则无需改变计划。
检查水面动静:健康非病态的活跃于水面是饥饿迹象,而满足后的钻入深处是表现之一;尤其小型幼苗频繁游动则为极端饥饿标志,即所谓“跑马病”,应立即补充以防大量死亡。此外,以浮游生物为主的花、白鲢等,可通过观察水质肥瘦来判断是否饥饿,当浮游生物稀少时施肥培养,当聚集过多引起浓度过高时应换水调节或药物处理以避免产生毒性。
为了预防过度发育或不足,我们应当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按计划)、定量(适量)、定位(均匀分布)、定质(新鲜无霉变)。一些人在忙碌期间忽略了配送,或集中投放于狭小区域,或使用变质食品,或随意增减供给,都可能造成不良结果,如停顿几天就会影响成长,有些甚至因为贪吃而导致疾病和早死。因此,对待养殖工作必须精心规划并注意细节,以确保既能有效利用资源又能保证牲畜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