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常识--养鱼如何识饥饱 鱼的生存与食物紧密相连,良好的饲料管理直接关系到鱼类的健康和产量。长期半饥半饱或严重饥饿会导致鱼体消瘦、抵抗力下降,最终可能引发生长停滞甚至死亡。据研究显示,鲤鱼在极度缺食状态下仅12天便体重减少17.2%,38天后则丧失了进食能力而亡。而实践中也经常能见到,由于未能及时投放食物,一次性种入大量鲫鱼后,只有剩余骨架回收;或者在设计完渔场后,施工队未进行适当补给,每年只捕获到的数量大打折扣。
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出鱼类的饥饿与满足情况。一是通过观察吃食时间来判断,如果3小时内没有吃完,则可能表示投喂不足;如果4小时后还未完全消化且水中其他生物已离开,则表明过分丰富,有必要调整投喂计划。此外,还需关注四五月份后的增长速度,即开食后的日益增加,这将帮助我们评估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供给。在一周或旬内,将注意周初和末尾对比,以此作为判断是否需要增减供应的依据。
二是通过观察水面动静来感知。活跃的水面活动通常表现为饥饿,而钻入水底则意味着已经吃得很足。如果是幼小浮游性生物如花白鲢等,可以根据浮游生物数量来判断是否过于肥瘦,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持平衡。
三是在预防方面,要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量、定位、定质。这包括确保每天都按计划投放,不因忙碌而忽略;避免集中投放导致不均匀摄取;确保存储条件不会影响食品质量,并且采用合理比例去处理霉变之物;最后,在每次投喂前后都要有一定的规划,不随意改变方案。此外,也不要因为暂时无备而停止提供,因为这可能会让它们陷入更严重的情况,比如草魚過度攝取會導致腫脹死亡,因此養殖者應該學會識別並調整魚類的飲食能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