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类养殖中,预防是主宰,而治愈则为辅助。综合预防策略基于对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病原体传播和发展规律的洞察力。1. 调整放养结构池塘养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多样性与多变性——品种繁多、规模不一交替放牧,主要感染对象包括草食性的鲫鱼、青鱼等,以成熟期尤其易受侵害。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合理调整饲料配比,使杂食性生物清除残余食物,同时肥水型生物净化水质;其次,将小型品种升级为大型个体,并选择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且健壮体魄完整的优良品种进行放牧;最后,推广冬季“外出”政策。这是因为冬天水温较低,可减少伤害风险并促进鳞片紧实,而春季水温上升时,可以提前投喂饵料,从而加快生长周期提高抵抗力。
坚持“四定”投饵原则(1)定质 ——根据营养需求和习性变化调配饲料结构,以确保全面提供必要营养,同时避免单一饮食模式。在投入饵料时必须保证新鲜无污染,不使用腐烂或难以消化的食品。此外鼓励实施颗粒式喂食。(2)定量 ——采用“两头精、中间青”的投喂方式,在高发病期,即“大麦黄”、“白露心”,以精细作为主导,再辅以粗粮,并适度控制数量。每次需确保吃完后立即停止再次供应,以避免过度堆积。如遇浮肿或阴雨天气,更要减少或停止供应。(3)定时 ——坚持早晚分开时间,每日上午8-9点及下午14-15点各一次供给,如遇浮肿或阴雨可顺延至稍后时间。(4)定位 ——无论是浮动还是沉底式饼干,都应设置固定位置以便观察吃情况,有利于疾病防治及清洁工作。在每10亩左右的大池塘设立2-3个固定位置。
管好池水质量直接影响到鱼类健康与生长速度。如果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那么鱼就能有更好的体态、更快增长率、高效利用资源并具备强大的抗病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调节:首先,加注新鲜流动淡水提升水平空间促进物质循环,对付有害藻类,使得池子一直保持活泼可口;通常7~10天内补充20厘米浓度水平。大部分情况下,在排除老旧液体之后再注入新流入液体。而第二项就是合理运用增氧机,它不仅增加溶解氧,还能改善分布状况以及去除毒素等功能。一亩面积一般配置0.2~0.3千瓦功率增氧设备,其使用要遵循“晴天中午开门三开两不开”的规则——晴朗时候傍晚关闭,无风时白昼关闭。
第四步就是经常施用石灰粉来改善环境条件缓冲性能稳定pH值,一般隔20天施用一次,每亩15~20公斤石灰粉。
消毒工作:
(1)池塘消毒 在放置新鲜渔群之前,用药剂彻底杀灭所有潜伏微生物及寄生虫。
(2)渔群消毒 在将渔群释放在自然环境中的前夕,用一定浓度药剂洗涤渔群表面杀死寄生的微生物。
(3)培育地及动物产品消毒 饲料中加入盐拌匀每月至少两次连续四到五日,或在盛行期每隔十到十五日将漂白粉二至四公斤或者石灰六十至八十公斤用于处理培育场所。
预防重要疫情掌握了发作规律,就能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全部融入药剂进行全面的保护
敦促农民在指定日期进行治疗
日常管理 持续巡视监控,如果发现问题立刻解决,如清除边缘杂草捞走残留尸骸维护卫生标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