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遗传与育种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遗传表现为生物世代之间的连续性和相似性,就是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连续性和相似性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的由于遗传物质在世代间连续传递,使生物具有遗传特性,从而保持着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是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性。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材料。如果没有变异发生的话,金鱼仍然处于野生鲫鱼的阶段。 一、遗传学基本原理 1、分高定律分离定律是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于1865年首先提出来的,被后人证实和发展,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该定律揭示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它告诉人们,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独立性,在生殖细胞减数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各自进入一个生殖细胞,并通过受精过程,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在提出分离假说的同时提出来的,也被后人所证实和发展,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该定律揭示了不同对同源染色体基因的遗传。它告诉人们,在减数中,各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互不干扰、彼此独立,非等位基因以自由组合方式组建配子的基因型。 3、连锁互换定律连锁互换定律是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首先明确提出来的。该走津揭示了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对基因的遗传。它告诉人们,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常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但是在减数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以一定频率互换等位部分的基因,从而改变基因的连锁关系。 遗传学三大定律在遗传中所表现的数量关系或遗传比率,要在子代个体数较多时才比较明显,子代个体数不多时,常难以判断。遗传学研究中,实验结果与预期遗传比率往往有一定差异,为了说明实际比数与理论比数的符合程度,必须借助于生物统计学的方法来检验。 二、金鱼性状的遗传 1、体色的遗传金鱼有各种体色,它是由黑色色素细胞、橙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组成的。由于这3种成分的重新组合,各种色素细胞的数目及其分布以及色素的数量与色素的聚集或分散等均能变更它们的外观,于是鱼体的颜色就发生了变化。这些性状是遗传的。 金鱼中有一种全身都是深蓝色的,称为蓝鱼。蓝鱼有蓝龙睛、蓝高头、蓝水泡、蓝丹凤等不同品种。另一种身体的颜色介于深棕色和棕色之间,这种鱼俗称为紫鱼。紫鱼也有紫龙睛、紫高头、紫珍珠等不同品种。 蓝色鱼在自交繁殖中所得到的后代全部为蓝色,这证明蓝色鱼是不分离的,是属纯种。蓝鱼与灰色鱼(野生鲫鱼)作正、反交时,所得后代都具有与鲫鱼完全相同的灰色。这表明灰色是显性(在杂交子1代中表现出某一亲代的性状称为显性),蓝色是隐性(在杂交子1代中不表现出某一亲代的性状称为隐性人紫色鱼在自交繁殖中所得的后代均为紫色,说明紫色鱼也是不分离的,也是纯种。蓝鱼和紫鱼杂交所得的后代并不产生蓝色和紫色,而是产生深灰色和黑色。而来交子1代兄妹交配所得的杂交子2代中非蓝色的鱼有4325尾,蓝色鱼有1383尾,它们之间的比例是3:1。这些结果说明:金鱼的蓝色为1对隐性基因所控制。野生型的等位基因是显性,当它存在时,就会产生灰色、黑色或其他非蓝色。 当紫鱼与鲫鱼杂交时,所得的子1代全部为灰色,和鲫鱼的颜色一样,可见紫色也是隐性。杂交子 1代与紫鱼回交时,所产生的下一代绝大部分是灰色(2867尾)的,而紫色鱼的数量仅占极少数(189尾),跟15:1的比例相吻合。因此,可认为紫色是受4对基因支配,只有4对基因隐性纯合子时,才可以发育成紫色(aabbccdd)。如4种显性等位基因有任何一种参加,鱼的颜色就要发育成灰色、黑色或非紫色。紫鱼与非紫鱼的正反交实验产生了相同的结果,证明这4对基因并不是伴性遗传的。由蓝鱼和紫鱼杂交而产生的一种纯合体不分离的紫蓝色金鱼品种,这种鱼是受5对隐性基因

[1][2][3][4][5][6][7]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