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常识--掌握饥饱识别与预防艺术
鱼类的健康成长,取决于它们是否得到了适量、适时、适质的食物。过度饥饿或长时间半饥半饱会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抵抗力,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例如,鲤鱼在极度缺食状态下仅12天内体重就减少了17.2%,38天后甚至丧失了吃饭的能力,最终不幸逝世。而笔者所见的一些养殖实例中,由于投放但未及时补给,仅22天后鲫鱼便只剩下一副骨架;同样,在一个未能及时投放食物的小渔场中,只捕获到原种数目相比之下有显著减少。
如何准确判断饥饿与满足呢?
观察吃食时间:正常情况下,3个小时内完成全部食物是理想的情况。如果只有2小时即可完成,则表明需要增加投喂量;而如果4个小时后仍未完吃且群体离开,那么意味着食量已充足,可以考虑减少次数。
关注生长状况:春季至夏季初期,当水温上升并进入繁殖期,每周或每旬观察投喂计划中的变化。一开始投入较小数量,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每日都能够迅速被消耗完毕,即表明生物体积增加和食欲增强,可考虑增加提供数量。此法可持续至秋收前。
检查水面动静:健康非病态下的活跃活动往往反映出身体需求不足。当水面上的活动频繁,尤其是幼年生物狂游,这通常指示严重缺乏营养,而这种情况称为“跑马病”,应立即采取措施补充食品以阻止此现象,以免大量死亡。此外,对于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的花白鲢等,可以通过观察浮游生物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饥饿问题。当浮游生物稀少,则需施肥促进其生长;当出现过多则需换水调节稀释,以避免产生有害的大规模藻 bloom 导致死亡。
预防过分暴露于飢餓或丰裕条件:
实施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位定质,便能有效管理避免因过度摄入或忽视摄入而造成的问题。这包括保持规律性饮食,不断续停几天,同时集中点供不均匀分布,并且保证食品质量新鲜无霉变,以及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供应,不要盲目依赖某种方式或比例进行操作。违背这些原则,如忽略日常供给,将使得养殖过程成为一种高风险、高成本、高损失的事业。而另一方面,一味地大量提供也会导致疾病和浪费。在草魚種中,因過度攝取導致體積急劇增加而導致生命危機,因此養殖者必須學會識別並調整魚類的營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