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常识--水养的宠物有哪些,如何识别饥饿信号?水养的宠物如鱼类,它们的健康与否,与食物供应紧密相关。饥饿或过度饱食都会对它们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最终可能导致生长停滞甚至死亡。据研究显示,一些鱼类在极端饥饿状态下仅需短短几天便会出现显著体重减少,最终丧失吃食能力而亡。
亲身体验中,有人曾将鲫鱼放置于抽水马桶内,22天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另一个例子是,在未投放足够饲料的情况下,一条引水沟渠中的鲫鱼数量从45公斤锐减至30多公斤,且成活率大幅降低,这两种情况都展示了长期缺乏食物带来的惨烈后果。
要正确判断是否有饥饿或过度满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观察吃食时间:正常情况下,3小时内完成饮食。如果在2小时内就已吃完,则意味着投喂不足;反之,如果4小时还未完成,而鱼群已经离开,那么说明已达到飽和,有余分可适量减少次日的投喂。
分析长势变化:观察月初和月末之间,以及旬初和旬末之间的差异。如果每天同等量投入,但到了周末或旬末即被迅速消化吸收,则表明体重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需增加给予更多;相反若见到持续增长则应保持现状。
看水面动静:健康无病时,如果常见于水面游弋,则可能表现出饥饿;相反,当充分摄取后,便会潜入深处休息。尤其是幼小新鲜种出的鱼苗,如呈现狂游状态(俗称跑马病),这通常表示非常严重的饥荒状况,要立即补偿,以免大量死亡发生。此外,对以浮游生物为主生活的小型淡水鱼类,如花、白鲢,可以通过观察浮游生物数量来判定是否需要施肥,或进行换洗调节以避免形成不利于生存环境下的“浮游生物爆炸”。
为了预防这种状况,并确保良好的养殖效果,我们必须掌握四个基本原则,即定时、定量、定位和定质。这包括确保每日按时供给必要数量,不集中投放造成不均匀摄取,也要注意质量问题,如霉变食品不要直接提供给它们,同时不会因为某些原因忽略营养供应。而且不能盲目多加进去,因为这样做既浪费资源,又可能导致疾病。此外,还有一句古老的话语提醒我们:“停餐一日,全因三日。”因此,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必须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