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智慧:揭秘饥饿线索,守护你的水族世界
鱼类的健康与幸福,与它们的饮食习惯紧密相连。良好的饲料供应不仅能促进它们的生长发育,还能增强抵抗力。然而,如果鱼类遭遇半饥半饱或长时间的饥饿,那么它将变得消瘦、弱体,最终可能会陷入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据统计显示,鲤鱼在极度饥饿状态下,只需12天便可减轻17.2%体重,而38天后,它们将丧失吃食能力,最终一命两空。在某个渔场中,一位同事曾尝试将几斤鲫鱼放置于抽水马桶水箱中,结果22天后只剩下一副骨架。而在另一个案例中,一群45公斤的大鲫鱼被投放至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小引水沟渠中,却因为缺乏食物,只有年底时捕获到30多公斤,而且品种几乎没有变化。这些实例充分说明了当魚類得不到足够的營養時長期飢餓所帶來嚴重後果。
识别魚類是否飢餓是一門需要技巧和經驗的事。在以下幾點我們將介紹如何識別魚類飢餓以及預防過飢過飽的情況:
一、怎樣識別魚類是否飢餓?
觀察吃食時間:正常情況下,魚群應在3個小時內完成所有飲食。如果飲食時間不足以讓所有成員吃上滿足,但又不能延長到4個小時以上,這表明投喂量不足,並應該增加下次投喂量;反之,如果到第四個小時仍未完成飲食且已經離開食品區域,即表明他們已經感到滿足,可以適當減少次日的投喂量。
觀察生物長勢:春季和夏季是魚種開啟進入繁殖期開始大量攝取糧草的一段時間。在一個周期或者兩周內,要注意初期與末期間糧草供應變化。如果每日糧草數量保持不變,但到了週末或月末就已經全部消耗完畢,這意味著其體重增加了,其攝取率提高了,因此需要增加糧草供應。此法可以一直使用直至11月份收穫結束。
觀察水面動靜:健康而非病態活躍於水面的活動通常是因為疲勞而不是饑腸待填。反之,腹滿後會沉澱於海底。尤其是在大面積擺放浮游生物作為主導雜交種,如花鳗、白鳗等,可通過浮游生物肥瘦程度判斷是否處於飢餓狀態。当浮游生物稀少时要施肥,以培養更多浮游生物;當浮游生物過多導致水質過分濃厚時則需進行換洗調整,或透過藥物控制殺死部分浮遊性微生物,使其恢復清潔状態,然后再施肥進行培育。不然會導致產生「漂泊」現象造成大量死亡。
二、怎樣預防魚類过飢过饱?
通过掌握四定原则,即定时(按規律)、定量(合理)、定位(均匀)、定质(新鲜),可以有效避免對於這些生命體造成傷害。有些業主們在農忙期間往往忽略照顧牠們,有些則集中灌溉太少面積,使得他們無法均匀地獲得糧食;有的業主對粮油管理不善,在發霉前就直接用掉;還有的業主無論何種粮油都隨意散布,不管多少都好,這種做法既浪費資源,又可能導致疾病爆發,就像許多業主誤將草鱷看作“贪心”的象徵,因貪婪而死去。一切都是為了保護這些生命,更好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