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智慧:揭秘如何识别它们的饥饿与满足感
鱼类的健康与生长,直接取决于其食物供应。饥饿或过度饱食都能导致消瘦、抵抗力下降,最终可能导致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研究显示,鲤鱼在极端饥饿状态下仅12天体重就减少17.2%,38天后可能丧失吃食能力而亡。而实际案例也证明了长期无食的严重后果,一些未得到及时投喂的鲫鱼竟然只剩下一副骨架。
要识别鱼类是否饥饿或已达到饱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它们吃饭的情况。如果3小时内即可吃完所有食物,这说明供给足够;如果在4小时后仍有剩余且水面上没有见到它们,那么意味着已经吃得很足,可以适当减少次日的供给。
检查它们的生长状况。在春季和夏季期间,随着温度升高和光照增加,鱼类会更加积极进食。如果每周初投放数量保持不变,但到了周末或旬末即被全部消耗,则表明它们增长迅速,可适量增加供给。
注意水面的动静。如果水面上频繁出现游动,就可能是因为饥饿;而钻入水底则通常表示已感到满足。此外,如果新鲜种下的幼苗持续狂游,即所谓“跑马病”,则需立即提供更多食品,以防大量死亡。
对于以浮游生物为主的小型花、白鲢等,还可以观察水质来判断是否需要施肥。当浮游生物稀少时,要施加肥料以促进其增殖;当浮游生物过多并造成浓度过高时,则需采取换水和药物处理来调节,以避免产生有害的藻华,并防止死海现象。
预防过度饥荒和充裕情况,不仅要掌握定时、定量、定位、定质四大原则,而且还需注意保管好食品质量,不让它变质再投放,以及合理规划投放区域,以确保均匀分配。此外,有些养殖户由于忙碌或忽视问题,有时候会停顿几天没喂,而有些人却盲目追求最大化产出,无论是什么都不投或者什么也不做,都不是养殖好的方法。正确理解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效率,同时保障动物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