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鱼鱼需要耐心

养金鱼是个慢功,是个细活,也是个静态。最怕啥?最怕养突发奇想和心血来潮。 一般养鱼的心理中有几个“嫌”——嫌长鱼得慢,嫌缸里鱼少,嫌鱼病好得不够快,嫌缸水不好看。于是着急,于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 亲身说法吧,因为心血来潮送过不少鱼命。毕竟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嫌鱼长得慢 十多年前头一次看到兰寿,很是喜欢。可是大的买不起,见到有小苗就特别兴奋——便宜,养大了不更好么。于是弄了一堆回家。看了三天心里就琢磨了,怎么不见长个啊?于是紧接着下一个念头——怎么才能长得快。摆在眼前的只有一条“捷径”,加大投饲量!喂活食! 于是整来一块钱的水蚤(那时一块钱能买不少呢)。先放进去点,转眼吃光了。心里高兴,再放进去点,又吃光了。这里自己心里也明白,不能一个劲喂,会出事儿的。可到了晚上,看着一条条老不长个儿的小寿仔,“不能再喂”的念头渐处下风。加大投喂量的念头渐处上风。喂!一块钱的水蚤全进了缸了。 第二天早上缸里可好看了,缸水清亮极了,小寿仔全在缸底趴着。几天以后,清缸! 左手是一块钱的鱼虫,右手是几十块钱的寿仔。这笔账没算清楚。 嫌缸里鱼少 相对于兰寿、蝶尾这样的市场一线鱼,我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品种,一看见奇鱼、好鱼就冲动,一冲动就一网打尽。一网打尽的结果就是鱼粥。 如果空间有限的话,不要轻易做品种收集者。在两方面会出问题,一是饲养密度增大(这是肯定的),二是不同脾气秉性的鱼掺在一起,在饲养上有冲突。 缸是有一定的承载量的,能养多少鱼很多情况下不是你说了算,而是缸说了算,缸把话说得很残酷——不适者淘汰。所以养到后来,很多人都发现一个规律——我这个缸只能养这个多鱼。 不能用加法,你用加法,缸肯定会给你用减法。 嫌鱼病好得慢 这个尤其不能急啊! 人治病还要有个“有缓儿”的过程呢。而且治病来说,三分治七分养。很多恢复的过程不是用药可以解决的,往往取决于养的环境、食物等等外围原因。 医疗上主要有三个系统——医、药、护。很多人往往忽视了“护”。护即护理,虽然在很多人的心中,的地位好像低于医生,护理的手段好像低于药物。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护理非常重要。尤其在国外的医院中,对病人的康复护理,长有极大的权威性。 “药到病除”往往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因为很少有人关注病除之后的康复护理,从“长尾理论”上说,护理就是那条长尾,虽然不易见、时间长,但最不能缺少。 所以针对养鱼来说,先不要急着做大夫、做医剂师,而是要先当个好。 嫌缸水不好看 有人想让清水变成绿水,有人想让绿水变成清水。这是个永恒的话题。这个就不多说了。 但不管你怎么办,慢慢来,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因为对于金鱼这种动物来说,它可以适应相当恶劣的环境,却无法适应环境突然的变化。如果环境突变,那就只能看它的造化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