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姐的日子总是这样起早贪黑。她每天早上六点就醒来,开始她的忙碌的一天。晚上十一点多,她才会疲惫地回到家中。这段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和自己的狗狗们度过。家务活儿已经不再是她的责任,因为这些事宜由她那位可敬的丈夫承担了。即便在春节期间,当母亲打电话叫她回家时,常姐坚定地说:“工人们都离开了,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不能没有人照顾。”因此,她决定留下来,而不是回去。
动物世界中的狗,是人类最难以捉摸的一种生物。在我们面前,它们展现出宠爱、撒娇和忠诚,但也经历着被遗弃、流浪甚至死亡的人类冷漠。这种不公平让人心疼。但正如常姐一样,有些人选择用行动来抗争这一切,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付出,用爱心与这些受苦的小生命同行。
一旦太阳升起,那意味着一个新的日程将开始。常姐会快速准备好早餐,然后骑上自行车前往救助站。一打开院门,就像开启了一台巨大的音响机器,230只饥饿和寂寞交织在一起的声音突然爆发出来,它们向常姐发出欢呼声,也许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一种对关怀的诉求。而那些瘫痪的小朋友,即使它们身体无法移动,也会尽力地摇动尾巴或吐舌头,让他们知道这里有个愿意倾听他们哀求的人。
穿戴整齐并佩戴防护手套后,常英姿踏上了为这些小生命带来的新一天。她在混乱中寻找秩序,为它们提供遛弯、更换水源、清理垃圾,并分配食物,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它们能够健康成长。此刻,无论是风暴还是雨滴,都无法阻止这场慈善之战继续进行。
现在,我们可以称呼她——共享这个故事背后的英雄人物——为共享者,不仅因为她的名字“共享”,而且因为她把自己的一切分享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她从曾经温柔细腻的手足之轻触到粗犷强悍的手劲,每一次转变都是为了保护更多生灵免于痛苦与孤独。
八年前,当奥运盛事临近时,一片拆迁风波席卷而来,那些被遗弃的大型犬群聚集于废墟旁边。当时普通市民并不了解它們真正需要什么,只能依靠一些慈善者的力量去抚慰它们。当某个勇敢的心灵走进这片荒凉,看到了角落里的那三只蹲坐小生命后,便无比地想要拥抱她们,将她们带回温暖的地方洗净身上的污垢,从此告别街头巷尾那种艰难苟延残喘的生活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三只逐渐增加至十几二十只,最终发展成了200多只大型犬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家庭。在不断搬家的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挑战:邻居反对租房;拆迁迫近;但无论如何都不愿放下任何一个孩子。而最后,在顺义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避风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着对于守护这份纯真的决心与坚持。
今天看起来,或许有些不同:妆容褪色、皮肤晒得金黄色泽,但眼神却更加坚定;体重减轻,却更显得有力量。而当你看到她巧妙地使用针筒,为患病的小朋友注射疫苗,你可能就会意识到,此刻站在你面前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个真正懂得怎样照顾牲畜,与牲畜相伴直至永远的人物。这份深沉的情感,对待每一条小命也是那样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