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该怎么喂? 没能养好鱼,很多时候是因为喂食过量。在喂食过量的情况下,鱼缸里的水质会迅速变差,往往在清洁鱼缸一周后,水就又变脏了。如果一天内几次喂食的量都是过量的,那么这种情况造成的污染比整整一个月因鱼只排泄所积聚起来的废物造成的污染还要严重。 下次喂鱼时,可以按照你通常的喂食量将饲料放入缸中,然后观察一下鱼只的吃食情况。如果发现有一部分饲料沉入缸底,就说明你喂食的量过大了。鱼是变温动物,即我们常说的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与周围水体温度几乎是一样的,不需要像恒温动物那样去设法保持体温。因此,它们所消耗和需要的能量比恒温动物要少,生存和生长所需的食物也就少。 喂食量应该以鱼只能在几分钟内吃完为宜,每次少许。取少量的饲料(比如几片薄片饲料),然后放入水中。然后观察一下吃食的情况。当第一次投喂的食物吃完后,再放一些饲料进去,然后等它们吃完这第二批饲料。当这样喂食两三次后,鱼只或者表现出对食物失去兴趣,或者表现为把食物吐进吐出。这时候就要停止喂食。因为鱼已经吃饱了。记住,不要一把把的将饲料放入水中,这样做通常都会喂食过量。 如果出现干湿过滤器把漂浮在水面上的饲料吸入预过滤层中的情况,那么可以将手略微伸入水中,然后再投放饲料,同时尽可能在远离过滤器进水口的位置喂食。这样就可以防止饲料积聚在预过滤层中。 如果是喂食冰冻饲料,可先取非常少量的饲料(可以是1-2个立方厘米这样大小的一块)喂食。喂食前,应让饲料的一部分先融化,然后像喂食干性的薄片饲料一样,将融化的部分分几次放入水中,每次待鱼只吃完后再继续添加。 不要碾碎饲料。即使是体型最小的鱼也是有牙齿的,鱼只可以自己弄碎饲料。碾碎的饲料更容易沉入水底,污染水质。至于鼠鱼和泥鳅等底栖性的观赏鱼,应喂食下沉性饲料,一般每周喂食3次;像海鳗这样的大型肉食性海水鱼需要每周喂食3-5次。 如果你养的鱼体型比较小,或者吃食的时候不是很主动,那也不必担心——少不了它们的那一份。当大型鱼或攻击性较强的鱼开始吃饱时,它们就会放慢吃食的节奏,这时小鱼就可以收拾“残局”了。 喂食过量的一些信号: --在清理完水藻后一周内,又有水藻长出来; --水体持续出现白色浑浊现象; --每次都会测到少量的氨(在一个健康的鱼缸中测得的氨含量应该为零); --缸里的水藻黏黏的,呈黑色或红色,而不是绿色的发状; --喂食后缸底有剩余饲料; --滤材中有剩余饲料积聚; --干湿过滤器的预过滤层中有剩余饲料积聚; --有时闻到鱼缸有一股鱼腥味(喂食合理的鱼缸不会有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