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39天不见白鳍豚

白鳍豚和江豚,同被描述为“中国长江独有的物种” 张翼飞摄

“长江女神”无影踪

12月17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在电话里向记者证实,12月8日,一头江豚被发现搁浅在东洞庭煤炭湾的湘江航道边,已死亡。

这一天,距离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束仅有7天。12月14日,中外六国科学家联合向外界证实,经过39天的艰难搜寻,最终未能发现“长江女神”白鳍豚的影踪,考察同时进一步证实江豚数量大幅减少。专家们估计,目前长江江豚的数量仅有1200—1400头,只相当于1991年种群数量的一半。

“洞庭湖的江豚数量为150只左右。”此次淡水豚类考察的总负责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告诉记者。而仅仅在100年前,这个被人们唤作“”的物种,还在满江满湖地自由游弋。

另一个不为人们熟知的事实是,白鳍豚的故乡正是洞庭湖。然而从1980年在洞庭湖湖口发现白鳍豚“淇淇”后,白鳍豚再也未在洞庭湖显现身影。

白鳍豚和江豚,同被描述为“中国长江独有的物种”,同样与洞庭湖渊源深厚。但现在,对洞庭湖而言,这两个孩子,一个已经失去,一个正在失去。

“莫让江豚步后尘”

“在远古时代,一些物种灭绝,譬如恐龙,是因为自然变迁,而白鳍豚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物种。”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传顾问张翼飞告诉记者。

作为此次长江淡水豚考察活动工作人员之一,张翼飞自12月8日加入考察队伍,亲眼见证了“追寻最后的白鳍豚”之旅:“白鳍豚在20年前公布的数量是几百只,5、6年前公布的数据是100只以下。此后认可的数字是50只以下,而这次,一只也没发现。”

中外专家普遍认同有四大原因导致了白鳍豚在20年的时间内几近消亡,包括酷捕滥捞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白鳍豚的安全;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破坏白鳍豚的生存空间;以及水污染。

“一路上能看到很多阵”,张翼飞详细描述科考过程中发现白鳍豚的种种威胁:从鄱阳湖湖口进入到星子县一段,科考队记录到1300多条船,其中1200条是采沙船;从上海到张家港,船多到什么地步?基本上看不到水,全部是船。

而这些同样对江豚形成致命威胁。王丁坦言,“我们不会放弃对白鳍豚的拯救,但从更现实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现在应该更着眼于江豚,毕竟它们面临同样的威胁。”

“这次考察发现江豚的数量锐减,如果不马上着手对江豚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江豚将很可能步白鳍豚的后尘。”WWF—汇丰银行长江项目主任王利民博士也表示。

江豚保护刻不容缓

“身上没有明显伤痕,具体死因不明确,但估计跟电打有关系。”12月17日,蒋勇告诉记者,一周前在东洞庭发现的江豚,已经被制成标本陈列在东洞庭湖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内。

“雄性成体,年龄不详。”蒋勇的描述让记者忧伤地猜想,它可有妻儿?可有兄弟姐妹?在被不可知的命运带入生命的终点时,它可曾感到悲伤与孤独?

实际上,这并不是江豚第一次遭受到人类活动带来的“致命打击”。2004年6月2日至7日,岳阳市东洞庭湖附近江段,6天内发生5起江豚集中死亡事件。后经中科院水生所认定,死因是急性中毒。此前岳阳刚刚召开全国血防工作会议,有关部门临时杀钉螺投了大量药物。蒋勇告诉记者,在此之前,也一直有江豚“搁浅、受伤、死亡的消息”。

资料显示,长江江豚在1993年前还约有2700只,但到1997年就锐减为2000只。以长江八里江江段为例,从1989年至1999年间,其数量以每年7.3%%的速率递减。“人类活动给豚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王利民指出,“无论白鳍豚还是江豚,都面临非法和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水闸和堤坝建设等威胁。破碎的淡水生态系统使它们陷入生存的困境。”

张翼飞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始,针对淡水豚的保护有三条保护路线,一个是

[1] [2] 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