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养鸽大师

一个清贫的鸽友曾对我说∶我从不羡幕和崇拜鸽界的某些“养鸽大师”,因为我看重自己的平凡。我崇拜我自已,就好象自已去看鸽时从不关心出自那个名人名棚,只相信自己的眼力与识鸽水平,而眼中从来没有名人、大师。因为我从没有想要当鸽界名流,也不曾奢望去当“养鸽大家”。鸽人,只有做自已才是最好的呵!话语虽略显偏执,但多年来也让我有不少思考。 放眼当今鸽圈,“养鸽大师”太多了。闭上眼一想,就能背出一大串成名了的“大师”。且不说开现代赛鸽先河的诸“大师”,或者后来居上的“名流”光是每年、每季、每日的赛事或鸽刊、鸽报所缔造的名家、大师也够你认识,够你看了。他们的名子像有价符号被媒体“急火猛炒”。冷眼旁观,你会发现这只队伍很大,却很杂乱。 “养鸽大师”的背景太复杂,“养鸽大师”的素养悬殊太大。老的、少的、鸽龄长、鸽龄短的、学历高、学历低的、有钱的、没钱的、职业的、业余的“养鸽大师”为我们这个养鸽群众添姿添彩,也留下了先天不足的痕迹。 结识过不少的“大师”,也崇拜过不少的“大师”。然而“大师”的轮廓却变得一片模糊,越来越看不懂行俏鸽界的“养鸽大师”。因为标榜自已,或者互相标榜是大师的有人在。默默无闻勤奋耕耘的人倒也不少。这确确实实是一种鸽界“名家”“大师”漫天飞现象。鸽书、鸽刊、鸽报包装“大师”几乎成为当今塑造大家的潮流。这种像吹了气的泡泡的“大师”是容易瘪下去的。 在鸽坛急呼“赛鸽成为商品”“专业化”“商业化”呼声渐隆的今日。“大师”又赋予了新的商业色彩。他们在缔造名鸽名系的同时,也在创选自已的附加值。在这一创造附加值的过程中,恨不得从计算器里按出“1+1=11”的结论。少数“大师”吵吵嚷嚷,要对自已做无形资产的评估。事实上这也仅仅是赛鸽走向市场过程中供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于是乎卖一千的变戏法的要五千,一分不值的也自认为是名品、名系非要争那不该争的名份。 现实生活中,被誉为“养鸽大师”和从事养鸽事业的人通常有很大的区别。这不仅是目的与观念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称得上“养鸽大师”的人不一定战果辉煌,但养他鸽子的人一定战果辉煌;战绩不错的人多又沾不上称不得“养鸽大师”,也许他只是走出了迈间“大师”的第一步。其中的“因素”很多,有理论和实践的侧重点不同,有育种和参赛分工不同。但在我们今天的赛鸽环境里主要还是名人、名鸽的诞生可以在有限的时空中用有限的资金靠个人力量实现。于是金钱将决定每一个鸽人的名气和命运,已为多数宿命的鸽友接受。 我们的“养鸽大师”的成长几乎照搬国际“养鸽大师”的模式。即遍寻名种、交配繁殖、参赛拿奖、再适时转让以鸽养鸽或以鸽养人。这是个好兆头。不过繁殖创立一个品系不仅仅等同于怀惴巨款购名鸽,做广告、打比赛。成定鸽系不单单手上有几只带原始血统书或“带证、带杯”的名鸽唬人。最要紧的还是树立自已稳定的赛鸽风鸽、作育体系,持久地给其他养鸽人带来视觉、情感和竞赛活力上的新鲜感。 养了几十年的鸽子,心中的“大师”自然该有个定位了,然而我却没有,多年来鸽坛的焦点一直是大师们如何惠眼识鸽,如何精选巧配,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传奇故事。于是热爱养鸽、赛鸽的新人、老手将自已的才华、精力投向一个个高额奖金的大奖赛或公棚赛,梦想一鸣惊人,一战成名。事实上,轻视自身经济、饲鸽水平、当地竞赛环境或其他方面,其结果多是徒劳的。但梦想成为“养鸽大师”的人的确是一年一年递增了。 我尤为钦佩开文提到的那位鸽友做为一个鸽人的境界∶人到无求品自高。人有时候恰恰因为自已的自信和淡泊而保持了可贵的清高呵!有些名家、大师之所以能自视高贵而睥睨你的尊严,是因为你在他们面前太谦卑太宽容甚至大廉价地抛洒你的爱和拥戴。是因为你对“大师”的狂热崇拜,大师们才得以风风光光的呵! 其实,每位“大师”在达到成功巅峰之前,无一不历经鸽事沧桑和坎坷。“养鸽大师”也是从平凡鸽人的队列中走出来的。做为一个普遍鸽人,

[1][2]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