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池塘均适合进行巴西鲷的养殖,其中以向阳背风、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池塘为佳,面积通常在600到3000平方米之间,最大不超过6500平方米,水深1.2—1.8米是最佳状态。鱼种放入池塘之前,要进行标准化的清理和肥料处理,并配备至少一台增氧机。
在放置鱼种时,一般要求水温稳定在15℃以上,最好选择4月末或5月初这段时间放入池塘。建议使用体长约15厘米,体重大概40—45克的一岁龄鱼,每亩放1000—1200尾左右,同时可以与200尾左右的小花白鲢一起饲养;如果使用的是夏季产下的花鳍巴西鲷,可以将密度提高至每亩1200—1400尾,并且可与小花白鲢共栽约100尾。所有鱼类在下沉前,都需要用含有10毫克每升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
放入鱼后,就开始投喂饵料。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保持25%—30%,推荐使用全价颗粒饲料,如用于培育鲫或鳊鱼的那种。在投喂数量上应根据鱼体大小、水温以及摄食强度等因素来调整。大致来说,每天投喂两次,一次是在早上8点到9点间,一次是在晚上5点到6点间,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占总日量的三分之二。此外,由于巴西鲷对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不如其他一些品种活跃,因此投喂时间应该稍微延长些许,大约持续40-60分钟。同时,每隔20天要检查一次池中的魚體長和體重,以便及时调整投递数量。
日常管理方面,要坚持巡视池塘,对观察到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在清晨主要关注魚群是否活动,以及是否有浮头现象;午后则检查魚群是否正常摄食和活动;傍晚则查看是否残留着未吃完的餌料以及再次检验浮头预兆。在炎热夏季,更要注意夜间巡视,因为高温易引发浮头现象。
由于巴西鲷生长最快的地带是六月到九月,即正值酷暑,这个时候随着增加了餌料供应,也会产生更多废物,使得池中的环境容易变糟。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便需立即更换部分新鲜水并开启增氧器,以调节环境质量,还可以通过合理地提供餌料或者加入少量石灰来维持良好的环境状况。而如果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那么就不需要更换新的淡水。此外,不定期地添加绿藻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并且增加植物性食品作为额外来源供應给它们进食。
最后,在防病方面,由于巴西鮈具有较强抗病能力,只有在低温期间可能因为操作错误而感染某些细菌,但目前成熟阶段尚未出现影响生长的大规模疾病。不过,在幼苗期可能会遇到车轮虫病,它导致了大量死亡,所以当发生该疾病时,可施用硫酸铜(ppm)和硫酸亚铁(ppm)全盘泼洒治疗。此外,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先对其进行10 ppm 高锰酸钾浸泡或2 ppm 呋喃唑酮浸泡消毒,而且每隔20-25天都要施加10 ppm 的生石灰以预防疾病并调节环境条件。当养殖开始前,全盘施用呋喃唑酮 500 微克/升(PPM) 和痢特灵 200 微克/升(PPM),连续四天,有助于预防疾病。此外,由於這種鯉對某些農藥敏感,比如敵百虫等,因此進行疫苗接種時應避免使用這類藥物,而應選擇呋南唑酮、土霉素等較為安全有效之药品,並慎用魚蟲滅絕劑強氯精等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