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池塘都适合进行巴西鲷的养殖,尤其是那些朝阳背风、水源充沛、水质清澈无污染、排泄便利的池塘。理想的池塘面积在600到3000平方米之间,最多不超过6500平方米,水深1.2至1.8米最佳。在开始放养巴西鲷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常规的清洁和肥水处理,并且配备至少一台增氧机。
(1) 放养鱼种
放入巴西鲷时,要求水温保持在15℃以上,一般是在4月底或5月初。选择体长约15厘米、体重40至45克的大冬季鱼苗,每亩放1200至1500尾。此外,还可以与花鳕和白鲢共存,以利用更大的空间并增加生物饵料来源。如果使用夏季产下的花鳕作为饵料,那么每亩可放上1200至1400尾大冬季鱼苗,同时加入200尾左右的小型花鳕和白鲢。所有鱼类在下沉前,都需要用含有10毫克每升高锰酸钾溶液进行30分钟左右的消毒处理。
(2) 日常管理
日常巡视池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密切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活动状态以及水质变化。一天中主要分为三次:早晨检查是否有浮头;中午监控摄食情况及活动;傍晚则关注残饲物及浮头预兆。在炎热的夏季,更要注意夜间巡视以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此阶段(6-9月)为巴西鲷生长最快期,此时投喂量会增加,但也需注意排泄物积累导致的过度肥化问题。这时应立即加换新水并启动增氧器,以及通过调整饵料和添加生石灰等方法来调节水质,使之保持清新而活跃,如不然,可以暂停换新 水,因为透明度达30厘米以上表示当前状况尚可。
(3) 鱼病防治
尽管成熟期内未发现影响生长或致命性的疾病,但确保良好的环境条件仍然很关键。在育苗期间可能会遇到车轮虫病,这将导致大量死亡,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全池施药治疗。而对于幼年期易患白皮病,可以采用强氯精全池施药有效控制。此外,在人工培育前后,对魚種進行高锰酸钾或呋喃唑酮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定期加入10ppm 的生石灰,有助于预防疾病并调节微生物群落平衡。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使用敏感性较高如敌百虫等农药,而应选用呋喃唑酮、土霉素等相对安全药物,并谨慎使用其他抗寄生虫剂以避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