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池塘都适合养殖巴西鲷,理想的环境是向阳且背风,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并且有良好的注排系统。池塘面积通常在600到3000平方米之间,不超过6500平方米,最好保持水深在1.2到1.8米之间。在放入鱼苗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和肥水处理,并配备至少一台增氧机。
当选择放养巴西鲷时,建议在4月末或5月初,这个时候温度稳定在15℃以上。每亩可以放入1000到1200尾体长约15厘米、体重40-45克的冬季鱼苗。此外,可以同时加入200尾左右的小花白鲢作为辅助饵料来源。如果使用夏季生的鱼苗,则密度可以达到1200-1400尾/亩,同时放入小花白鲢100尾左右。所有鱼种在下沉前,都要用含有10毫克高锰酸钾每升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消毒。
投喂饵料应该从鱼苗放入后开始,以全价颗粒饲料为主,该类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保持25%-30%。具体投喂量应根据鱼体大小、水温及摄食强度等因素调整,一般为3%-5%每日两次,上午8点至9点和下午5点至6点,其中下午份占全天比重达到了2/3,由于巴西鲷吃东西不如其他一些物种活跃,因此投喂时间需较长,大约40-60分钟,每隔20天监测一次鱼体长度和重量,以便及时调整投食量。
日常管理中,要坚持巡视池塘,观察它们是否正常进食活动,以及池中的水质情况。当发现问题时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在高温季节尤其需要注意,因为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频繁,加上大量食物导致排泄物增加,使得池子容易变浑浊。这时候需要加换新的水并开启增氧机来调节,而不是简单地换掉所有旧水。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补给绿萍或者生石灰等方法来改善与维持健康的水质。
尽管巴西鲷抗病能力强,但仍然可能会受到车轮虫病或白皮病等疾病侵袭,在感染这些疾病的时候,可采用特定的药剂进行治疗。在人工培育过程中,对于未成熟期幼崽数码可用10ppm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成熟期幼崽数码则可采用呋喃唑酮2ppm浸洗20-30分钟以预防细菌感染。此外,每隔20至25天对整个池塘施加生石灰以防止疾病发生。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使用敏感性过高的化学农药,如敌百虫、孔雀石绿等,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效果,而应当选择安全有效如呋喃唑酮、土霉素等药品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