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池塘都适合进行巴西鲷的养殖,尤其是那些朝阳背风、水源充沛、水质清澈无污染、排泄便利的池塘。这些池塘面积通常在600到3000平方米之间,不超过6500平方米,水深为1.2至1.8米,这样的环境条件对于巴西鲷的成长和繁殖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在放入鱼种之前,还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洁和肥水处理,并且配备至少一台增氧机。
(1) 放养前的准备
放入巴西鲷时,要求水温必须稳定在15℃以上,一般是在4月末或5月初。我们会选择体长约15厘米,体重大约40-45克的一冬龄鱼种,每亩放入1000到1200尾左右。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加其他鱼种,如花白鲢等,以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并提供更多饵料生物。例如,如果使用的是夏季生长期的巴西鲷,那么密度可以达到每亩1200到1400尾,同时放入200尾左右的小花白鲢。如果是在夏季生长期,则密度可达每亩1200—1400尾,同时再加入小量的小花白鲢。
为了确保鱼类健康,我们会在下沉前对所有鱼类进行高锰酸钾消毒处理,即浸泡30分钟左右,每升10毫克。这有助于预防疾病并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2) 日常管理与投饵
在将鱼类放养后,就开始了投喂饵料。我们的饵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为25%-30%,以全价颗粒饲料为佳,这样既能满足它们需求又能够促进它们健康成长。具体投喂量应根据鱼体大小、水温以及摄食强度等因素来调整,一般建议每天提供3%至5%的身体重量作为日常食物,其中下午份更占比两分之三,而投喂时间则持续40-60分钟,以保证所有海鲜都能得到及时而充分地摄取食物。此外,我们还会定期检查(每隔20天)监测一下它们是否按计划增长,以及调整投喂策略。
(3) 鱼病防治
由于巴西鲷具有较强抗病能力,在成熟阶段尚未发现影响其生长或致命性的疾病。但是,在育苗阶段可能会出现车轮虫病,这是一种严重影响幼年海鲜健康甚至导致大量死亡的问题。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可以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全池泼洒,以控制这种疾病。而对于白皮病,也就是一种轻微但可能影响表皮状况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强氯精来解决此问题。在人工培育过程中,我们会采取多项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海洋朋友,比如在他们被带出自然环境前用高锰酸钾或者呋喃唑酮进行消毒处理。此外,每隔20-25天我们都会向整个池子里倒入10ppm生的石灰,有助于防止疾病并调节池中的化学组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能需要用一些药品如“鱼康”、“痢特灵”等来预防潜在问题,并且要注意避免使用敏感性较高的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和孔雀石绿,而应该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人工杀菌剂,如呋喃唑酮和土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