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翁系的光荣翔绩 西翁系在欧洲鸽界究竟占了什么样的地位呢?经营纤维公司的大富豪保罗.西翁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人的观察力,引进多系冠军鸽种,不仅建立了自家鸽舍的血统,还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冠军王。我在1968年初次拜访西翁先生的时候所见到的是…… 超越时代的名贵血统 在上一回的内容里,我们说过:“西翁”系在战前和战后都有令日本鸽界人士眼睛为之一亮的好成绩。我们也说过:关口龙雄先生、并河靖先生以及已故的岩田孝七先生等人,于战前自美国肯塔基州的爱鸽人土查尔斯.海兹曼那里引进7只“西翁”名鸽首开了先例,战后关口先生又自法国名家罗拔.西翁那儿直接导入成对的“总裁”和“法国之翼”。他们几位在“西翁”系血统导入日本而加速日本鸽界的发展进程不可没。迈入赛鸽生涯至今,我几乎看遍了世界上所有的名鸽,我觉得“总裁”和“法国之翼”这二只鸽子称得上是第一等的好鸽。它们给我的印象之强烈,让我到现在都还无法忘记。这两只鸽子让我增长的见识,也是我在领导自己的鸽舍和培养自己的鸽子时所不可缺少的。 就像我在上一回内容中所介绍的,“法国之翼”是我于1962年向细川英次郎先生求来的,后来也成为我的种鸽。基本上,要将鸽子本身分出高下优劣是不容易的事,不过硬是要拿“总裁”和“法国之翼”来比较的话,因为“总裁”的父亲“朋布鲁-49”(BonBleu49)(注1)也是优秀的冠军鸽,所以我觉得它的血统价值方面比“法国之翼”来得高。 现在鸽界中有很多爱鸽人士认为“西翁”系是一个即将消失的血统,不过,把眼光推及全世界鸽界,我发现“西翁”系血统诞生了非常之多的名鸽子。再加上本人对它们的实绩有亲身的体验,所以怎么也想不透“西翁”系的血统怎么可能会消失呢? 我想那只不过是因为曾经缔造辉煌战果的“西翁”系长年与其他血统交配混血,所以在血统书的记载上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少的缘故吧!在这个现象的背面,我隐约读到的讯息是:日本的爱鸽人士对“鸽子”这种东西并未真正的了解。我想这大概也是爱鸽人士们或专业书籍里经常倡导“一定还有更好的鸽子”的论调所造成的结果,只执着地追求新的,反而忽略了已经握在手中的“良鸽”。事实上,真正优秀的血统是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的。 拜访憧憬已久的西翁鸽舍 我对在关口先生家看到的“总裁”思念不已,所以后来又从罗拔.西翁那里导入了“总裁”的同父异母兄弟鸽“鲁邦”(Rubon),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那是1964年的事。我用法文写信给他,后来终于达成了交易,不过我对“总裁”的占有欲实在太强了,所以无法为此而感到满足。 有这样对“西翁”系的体验,再加上我不停研究所累积的知识,我开始对“强曼”(Gamin)或“缪尼耶”(Meunier)这种欧洲典型的冠军赛鸽产生兴趣。 令我难以忘却的一年,也就是导入“法国之翼”6年之后的1968年,我第一次到欧洲旅行,还拜访了向往已久的“西翁”鸽舍。我在起身赴欧之前就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多抓多看,身体力行不断研究,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懂得东西太少的话,即使是到了正统鸽的大地盘也很可能因不识货而入宝山却空手回。 这次行程计划拜访当时比利时的第一把交椅安德烈.凡布利安那(AndreVanbruaene)和“摩利斯.狄尔巴”和法国“西翁”系第二代当家的罗拔.西翁的鸽舍,让我既期待又兴奋。比利时和法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由东京到神奈川之间的距离,所以我觉得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阻止我到“西翁”鸽舍拜访。先插另一个话题进来,当时日本的爱鸽人士们觉得赛鸽首推比利时,其次才是法国和英国。今日在欧洲长距离鸽界颇负盛名的荷兰和德国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因为那些地方的赛鸽成果还没有被充分的研究。 我并不是空手去拜访憧憬已久的“西翁”鸽舍的,那时我带着8厘米的摄影机随行。它不是静态的照相机,而是动态的电影。我把这次的行程视为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我打算用最充沛的干劲和热情来完成它。从鸽舍外观到内部陈设,甚至是代表鸽都被我一一录下来了,现在已成为非常珍贵的资料。 1968年是第一次,1971年2月16日是第二次,之后我又陆续拜访了“西翁”鸽舍4次。 “西翁”系的地位 要谈这个名门鸽舍的点点滴滴,就不能不从第一代的保罗.西翁(Pa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