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必须充分理解,对幼鸽及一岁鸽的训练属于启蒙教育,不可因疲劳而妨碍鸽子的发育成长,更不能由于超负荷训练而断送了鸽子的前程。刚开始养鸽的朋友应当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避免过早开始训练甚至把幼鸽送去飞远程比赛。英国鸽友主张幼鸽的训练应在一百英里(一百六十公里左右)停止。其实他们那里的地形及气候条件远远优于日本。我对此也有着切身的体会,即绝对不要把那些出色的幼鸽放得太远。当然,并非所有幼鸽都不能在一百五十至二百公里训练后继续参赛,但对幼鸽当中寄托着未来之梦的少数精英要格外慎重和珍惜。 大器晚成的说法也适用于鸽子。不过我认为雌鸽比雄鸽成熟早,因而也尝试着把年轻雌鸽放飞到五百公里左右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验证种鸽的交配是否成功。如果年轻雌鸽在五百公里比赛中飞出好成绩,鸽主对其平辈的期待便又落实了几分。对那些新组成的配对和刚引进的异系种鸽,为了验证其作出能力,我也把它们生出的年轻鸽跳站放飞到相当远的距离。 通过单羽跳站放飞实施性能验证 前文已经介绍了幼鸽的训练步骤,其中特别强调的是不要因过度疲劳而损及幼鸽未来的潜力。另一方面,无论鸽舍的条件多么优越、采用多么严谨的温床式管理,繁育出的幼鸽总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幼鸽成长的各个阶段,饲养者都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判断,从众多幼鸽中发现在遗传、发育、形体、健康状况、飞翔能力(根据家飞情况及翼形等推测)等方面都更为突出的佼佼者。对这些鸽子当然要避免在训练中过度伤身,而应当把希望寄托于它们成年之后。 那么,应当怎样对待在现阶段看起来平庸无奇的多数幼鸽呢?虽然我们在繁殖作出的过程中一直进行着淘汰,但无论刚引进的种鸽和新组成的配对血统多么优秀,对其后代都不能寄予过大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尽快并尽可能正确地判定幼鸽的选择及种鸽的搭配是否恰当。过去,我曾把需要验证的幼鸽在二、三百公里或更远的距离一起放飞,但由于鸽子有结群而飞的习性,很难通过短距离放飞判断每一只鸽子的优劣。尤其是我们最关心的鸽子的定向能力,如果不遇到恶劣天气便无从得知。鉴于这种情况,我改变了验证幼鸽性能的方法,改为在经过一定基础训练之后对幼鸽实施单羽放飞。 对于日本鸽友来说,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地形、气候的独特之处。欧洲的赛线多为一望无际的平原而且艳阳高照。日本的赛线则是山连山加上阴雨绵绵。所以,把欧洲的远距离冠军鸽引到日本作种,其子孙也未必能立竿见影地飞出成绩。从日本的不同地区引进种鸽时,情况也是如此。无论种鸽血统多么优秀,都必须通过本鸽舍的放飞结果对其适应性进行检验。而且,即使种鸽是在最佳状态下进行交配,也应更换三、四羽体型、血统都不同的配偶,才能对其性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我的鸽舍自从采用单羽放飞以来,在验证中表现出色的幼鸽后来大多在远距离比赛中有所建树,进而留作种鸽令人放心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所以,建议有心的鸽友不妨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我们往往对本鸽舍的种鸽和配对充满信心,而事实上每年能有一、两个配对称得上成功就相当不错了。所以,必须尽早发现成功的配对并以其为重点进行繁育。要对鸽子的性能作出判定,最难把握的就是定向能力和克服恶劣天气的能力。因此,在二、三十公里以内的基础训练之后,要果断地对幼鸽进行单羽放飞训练,使它们习惯于独自定向归巢。训练时应以五分钟以上的间隔,在第一只鸽子完成定向并从视野中消失之后再放出第二只,最好能用望远镜加以确认。只要时间允许,单羽放飞的次数越多越好,至少应当在最后一次基础训练时采用这种方式,否则有些鸽子会一直在原地盘旋不能离去。还要避免在较强的逆风天放飞,因为在这种天气时鸽子也会久久徘徊并最终结成群体一起归巢。 如果要验证十羽鸽子,而它们都无例外地顺利归巢,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我通常是在鸽子未来参赛的归巢路线上,选择一百六十公里至二百公里的地点放飞,孵化后三、四个月的幼鸽是可以胜任这个距离的。此时还应关注天气预报,选择自己认为适宜的天气,避免因天气好而出现难分伯仲的情况。幼鸽更倾向于结伴而归,所以要尽可能在清晨放飞,以便有足够的时间保持较大的放飞间隔。 在实施性能验证时,一定要记录每只鸽子出笼的时间。我认为鸽子在放飞地盘旋时间的长短与其竞翔性能关系不大,因为不同血统的鸽子在判定方向时花费的时间有较大的差异。能迅速定向未必就能快速归巢,这样的鸽子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