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小鱼缸中的娃娃鱼大鲵观赏与科研的双重魅力

娃娃鱼大鲵:观赏与科研的双重珍宝

娃娃鱼,又名大倪,是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200至1000米的山涧清澈溪流中。它们分布于宝峰湖、金鞭溪、索溪和黄龙洞暗河中,喜水质清澈的溪河转弯处,以四足行走,有肺,无鳍无鳞,四肢粗短,靠肺呼吸。这种两栖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独特之处,便是其背部色彩斑斓,以及前肢四指似人手,后肢五趾如人足,这些特征使得它成为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观赏动物。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长达50-60余年,而在野生状态下可存活130余年,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寿星鱼”。由于其寿命较长,大鲵作为观赏动物历来为人民所喜爱,它们可以增加公园、动物园和游览区新奇的景观。

最近,一条名叫“笨笨”的中国大鲵,在张家界将被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条取名“笨笨”的中国大鲵,从1982年就已经被放回张家界国家大鲵自然保护区内生活。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笨笏”体长从150厘米增长到了近2米,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大型娃娃鱼之一。为了唤醒国内对这类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该公司决定为“ 笨笏”申报世界纪录相关申报材料将于2013年1月正式递交英国吉尼斯总部。

除了其显著的观赏价值,大鲵还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科学研究领域。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与现代爬行动物相比已出现了一些古老特征,这种生物学上的时空穿梭,使得它成为古生物遗传信息保存最好的现存哺乳类动植物之一,对了解三亿年前的生命形态有着不可估量的地道作用。大鲵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被称作“活化石”,具有极高的人类探索未知宇宙历史奥秘价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