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又名大倪,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山区溪流中。它们喜爱清澈的小溪和河流的转弯处,有四肢行走能力,以足为主,拥有肺而无鳍或鳞片,其四肢粗短且依赖于肺进行呼吸。
娃娃鱼的大鲵在观赏价值方面具备独特之处,其背部呈现出斑斓多彩的色调,而前肢则有着人手相似的四指结构,以及后肢五趾如同人的脚趾,这种奇特的外观使得它显得格外神秘。而嘴边那突出的部分能够发出洪亮的声音,就像婴儿的啼哭声,因此被称为“娃娃鱼”。大鲵寿命较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活达50-60年以上,而在自然环境下,它们甚至能活到130余年,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寿星鱼”。由于其长寿和独特魅力,大鲵作为观赏动物深受人们喜爱,可以增添公园、动物园和游览区中的新奇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一条名叫“笨笨”的中国大鲵曾经在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上与公众见面。这条体型庞大的、大约180厘米长、重65公斤的大鲵已经是近130岁高龄,并且体长接近2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大的一只。据说,“笨笨”最初是在1982年由王国兴从邻乡群众手中收购,当时重45公斤,只有150厘米长。在它老迈之后,由于怕光怕人,“笨笨”被放回了张家界国家大鲵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个纯天然溶洞里生活。“ 笨笏”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这位生物的传奇性,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珍稀物种保护意识的重视。
此外,大鲵还有着重要的地质学研究价值,因为它们是与恐龙同时存在并延续至今的一类生物,被誉为“活化石”。研究表明,大鲵的心脏构造具有某些爬行动物特征,这对理解两栖类进化史具有重大意义。大鲵作为一种三亿年的古生物遗留,使其成为科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人类探索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