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熬三年发现的秘密

[内容速览]福建省的东山县,从2002年开始大规模养殖牙鲆鱼,年产量很快达到了400万公斤,但从2004年起,牙鲆鱼的价格一路走低,养殖户们苦撑三年,终于发现了东山牙鲆鱼的市场优势。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这种鱼原本生活在深海。

厦门铁路企业公司总经理 林克明:“游动的话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深海游动非常快。”

然而在大多时候,这种鱼就像一个没有生命的石块一样,一动不动地潜伏在水底。

厦门铁路企业公司总经理 林克明:“在生长过程当中,状况好不好就看它的浮底,浮底稳定说明这条鱼是优质的。”

这种鱼叫牙鲆鱼,在南方又叫皇帝鱼。牙鲆鱼在游动的时候,有着极大的冲力。

2000年,林克明所在的厦门铁路企业公司把牙鲆鱼从山东青岛引进到福建省东山县。也正是在那年,东山县陈城镇的陈吉文第一次见到了牙鲆鱼。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养殖户 陈吉文:“以前养虾,一斤10几元钱就不错了,人家赚了就不错了,何况牙鲆鱼一斤是50几元,感觉就是有点养得好的话效益肯定好。”

牙鲆鱼一公斤100多元的价格打动了陈吉文。可让陈吉文没想到的是,包括他在内,很多看好牙鲆鱼的养殖户在后来被卷入了一个长达三年的市场低迷期,直到2007年才出现转机。

那么在三年时间里,东山的牙鲆鱼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牙鲆鱼又是如何走出市场低谷的呢?这些都源于2002年的陈吉文的一笔投资。

2002年,陈吉文壮着胆子买进了2万多尾鱼苗。养殖半年后,效益出来了。

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养殖户 陈吉文:“2002年 差不多一条鱼的效益,可以说非常可观,一条鱼将近20元钱的收益。”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当时牙鲆鱼一公斤卖一百多元,陈吉文的两万多尾就赚了三十多万,这个消息在当地很快传开,这让很多原本不敢养殖牙鲆鱼的人动心了。短短两年时间,陈城镇的养殖户达到了300多户,年产量达到400万公斤。

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副镇长 林俩加:“2002年 2003年的时候,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那个时候东山的养殖量也比较少,所以那个时候市场价格还有方面都非常好。”

就在当地人养殖牙鲆鱼热情高涨的时候, 2004年年末,牙鲆鱼市场突然逆转,牙鲆鱼的价格从每公斤100来元迅速暴跌到30多元。

[1] [2] [3] [4] 下一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