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水温

1936年,美国航海家雷普乘船到北太平洋去航行。突然,一阵异乎寻常的狂风夹着巨浪涌向船舷,将雷普打落水中。雷普与激浪搏斗了一个多小时,又糊里糊涂地被海浪推到了千岛群岛的伊都普鲁岛上,随身只有一个折叠式的大茶缸。这时他感到全身疼痛,又饥又渴。去哪里寻找东西吃呢?正在扫兴地思索着,忽然他发现不远处有条小河,便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河边。啊!怎么有这么多小鱼漂浮在河面上?他高兴地白言自语着:“这回饿不死了”。俗话说:“饥不择食”。于是他便把鱼捞起放在大茶缸内架火煮了起来。雷昔实在太饿了,不等开锅他就打开了盖子。这一打开不要紧,他惊呆了,明明是死鱼怎么会变活了呢?他用手试试水温,估计最低也有50℃。这么热的水怎么没把鱼烫死呢?他直盯盯地望着这些游来游去的鱼儿……

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调查,才弄清楚。原来这座伊都普鲁岛为有名的火山岛,就在这火山口下面便有一条湖泊。由于火山的活动,使湖泊变热,水温有时高达70℃左右,可是在这么热的水里竟然生活着一种小鱼。雷普捞的这些鱼便是能耐高温的鱼,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冷水里或改变原来的温度,这种鱼就被冻得昏迷不醒。

能耐高温的鱼为数不多。例如我国云南有一种小鱼,能在48℃的温泉中生存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条河里栖息着一种热水鲤鱼,那里的水温平均为55℃。还有一种浅黑色的小鱼,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塔那那利佛东部地区的温泉中,那里的温度竟然高达75℃,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能抗高温的一种鱼。

鱼类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以上提到的是一些能耐高温的鱼类,但能耐高温的鱼类终究是极少数。我们说无论温度高低,只要鱼儿习惯了就能生存。如果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环境,动物机体不能马上适应新的环境而导致死亡。

所以说水温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

金鱼是美丽的惹人喜爱的一种观赏鱼类,如果在换水时,不小心把自来水直接往金鱼缸里灌,因水温骤然下降会导致金鱼死亡。所以在换水时,先把自来水放在无油的一个盆内,放置一个小时左右,再流入金鱼缸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海面上,常常可以捕到大量的沙丁鱼。奇怪的是1951年沙丁鱼的年产量突然从50万吨下降到3000吨。后来查清了减产的原因,是由于水温突然下降所造成的。6年以后这里的水温又上升,沙丁鱼的产量又明显地提高。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温度使鱼生长的快,较低的温度生长的较慢。但就个体大小来说,高温中生长的鱼个体大。例如生活在1600米深的微齿鱼,通常长到4.5厘米长就停止生长了,但是同一种微齿鱼,生活在4800米的海洋中,由于水温更低,它虽然生长的很慢,却能长到9厘米长。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当水温降到一定的程度时,鱼儿便停止吃食,也不再生长了,甚至体重也相应的减轻。由于地球水域广大,人们便根据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情况,将鱼类分为三种:暖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