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霸占申城河道


推广灭蚊存在风险,可能已经造成污染

本市引进食蚊鱼参与水域“灭蚊大军”已有时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陈立桥教授昨天表示,人为推广食蚊鱼存在入侵风险,因为我国南方已发现该物种取代当地优势物种。


强势鱼种排它生存“浦东很多河道内,一下捞出来的,99%都是食蚊鱼。如果再投放的话,恐怕以后就没别的鱼了!”上海绿洲论坛志愿者陈炎昨天告诉记者,得知本市在推广利用食蚊鱼灭蚊的消息后他非常担忧。


陈炎说,去年已在关注这个问题,并做过小型实验:“把一盆水和两条食蚊鱼放在外面,一两个礼拜后再去看:水是臭的,鱼却是活的。”


陈炎搜集了大量资料,呼吁人们关注推广食蚊鱼会引起的入侵问题,可能造成生态污染。


优势种群已被取代


“食蚊鱼一般当观赏鱼饲养,推广存在潜在风险。”陈教授表示,目前已证实的事实是,食蚊鱼会带来生物入侵。据介绍,在我国南方地区,已发现食蚊鱼取代当地青鲽将类成为优势鱼种,而且影响了当地蛙类和蝾螈等两栖类动物。


和另一入侵物种小龙虾相比,由于没有人们的口欲控制,食蚊鱼的数量并未受到抑制。由于食蚊鱼没经济价值,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引入国内,在浙江、广东都有投放,效果一直存在争议。


陈教授表示,食蚊鱼在食蚊方面没有表现显著优越性,如今若没经全面评估而人为扩散,可能引起难以抑制的后果。


土著杂鱼可派用场“推广外来物种要谨慎再谨慎,最起码它排斥本地物种!”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专家殷海生表示,有些物种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表现,但不排除在一两百年后造成危害。


上海绿洲野生生物保护中心康洪莉告诉记者,对付蚊子的关键是把“本地物种保护好”,很多土著小型鱼种也能起到相同或相近功效的,她表示,只要把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杂鱼,也有其生态价值。这也是我们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原因。”


陈教授也表示,本地也有好多生态类型、生活习性和食蚊鱼类似的鱼,他建议从本地鱼种中挑选和食蚊鱼类食性相近的物种,来推广灭蚊,可避免外来危害生物入侵的风险。


爱卫办将慎重考虑


记者从市爱卫办副主任金培武处了解到,对于专家表达的不同观点,爱卫会表示将慎重考虑。


金培武称食蚊鱼不可能取代当地优势物种,不会造成外来生物入侵问题。“食蚊鱼已经不是新东西了,它在1924年从南美引进的,经过几十年,它已经适应了环境。”


金培武称,这些鱼已经本土化了:“它最经济的,效果较好,相对其他鱼类吃蚊最多;十几年前引进时,也没有造成泛滥。”金培武表示,食蚊鱼仅3至5厘米长,水中的其他大鱼会吃掉它。


相关链接


食蚊鱼原产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地,适应能力很强,能在5至40℃环境下生存,繁殖能力很强,体长一般在3至5厘米,不仅捕食小鱼,还会咬伤比它大的鱼。


不过,食蚊鱼却是蚊子的克星,它们喜食蚊子的幼虫。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狼吞虎咽。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虫40至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