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遇到最大瓶颈是什么答案是人才

在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快速增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投资。根据欧睿信息咨询的预测,到2019年,这个行业将会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规模达到158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其去年的增长率仅为4%。

深圳商报记者马剑芳采访了原深圳皇家宠物医院董事长、总经理喻信益,他表示:“宠物医疗行业由于有一定门槛,更可谓‘蓝海中的蓝海’。”喻信益有近30年的经验在宠物医疗领域,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些稀奇的情况:比如,一位北京狗主特地开车到深圳,就是为了让狗狗做核磁共振诊断,因为普通X光看不到狗狗的神经、血管受损情况。

除了这些高端服务之外,宠物(尤其是狗)也可能需要更常见但昂贵的手术,比如白内障手术或换心脏手术。喻信益提到,他们医院的一台“中国第一台”救护车,每年大约出车1500次,用来处理紧急病症,如误食老鼠药等。

然而,这个迅速发展的行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瓶颈是人才短缺。喻信益认为,现在医生尤其是好医生的培养过程太慢、时间太长,与宠物市场发展速度不匹配,这是一个让他们头疼的问题。他还指出,由于国内宠物药品产业刚刚兴起,品类少,所以许多用药都是进口产品,对成本产生影响。此外,不同于人用的药品,有些检验用的设备利用率低,因此分摊费用的高昂也是一个问题。

尽管如此,资本仍然对这个市场充满期待。在2017年,一家上市公司瑞普生物与皇家宠物医院合作,并且瑞派已经成为全国108家直营宠物医院的大股东,而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扩张至200家左右。这样的集团化战略旨在提高效率和品牌集中度,为未来的洗牌做准备。而目前全国约有1.1万家动物诊疗机构,其中70%左右是小型诊所或“夫妻店”,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优化和整合。

综上所述,从业人员对于未来展望中提到了几个关键点:品牌将会更加集中;分科服务将会更加细致;医疗设备和技术将会更新换代;甚至上门服务也有可能出现。而对于现行的人才短缺状况,他们认为培养医生的时间太长,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当前最严峻的问题待解决。

Similar Posts